为什么你的英文作文总是写不够数?

我在加拿大上高中的时候有一门社会课(social studies),学期的中间老师让我们辩论是否应该存在死刑。我和我的中国小伙伴们都轻蔑地一笑,说道:“当然了!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的事儿有什么好辩论的吗?”我相信,99%的中国学生看到这儿,也都会产生共鸣,因为在我们看来这是从小到大,从古至今,恒古不变的真理啊。但是如果你们停下来闭目思考一分钟,除了内心依旧无比坚定自己的信念外,其实很难找到实在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看法。这就是你们写作文时的所遇到的瓶颈,也是中国教育创造的最大的误区:除了数、理、化之外的一切都是想当然的,都是不需要证明的!
文革期间有一首歌,高潮部分是这样的:“文化大革命好!文化大革命好!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,就是好,就是好,就!是!好!”这种作文的结构跟你们大多数人交给我的作文极其相似: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观点,然后重复地写几句口号来作为支持。如果你去看历史、政治、毛概的课本,或者看新闻联播,你们会发现他们所使用的也是相同的文体:一篇文章里面有70%毫无用处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废话。

我上初中的时候对曾经政治老师讲的很多理论都存在质疑,可是每当我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用一句话就可以把我压下去:“这是考试的标准答案,请你不要耽误同学们的时间!”在中国,独立思考的成本被标准答案们提高了,以至于到了大学除了背诵大家基本什么也不会了。这就是为什么全中国的学生学托福都会问出同一个问题:“老师,我应该背些什么?单词?语法?套路?模板?还是机经?”只要一遇到困难,就先找东西背一背才安心。
可是偏偏你越背美国人就越不喜欢。跟XDF交手多年来,ETS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做到的就是让考生没办法背出高分来。ETS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,而XDF们还死死地抱住背书不放手,不知道新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。借用《中国合伙人》里的一句话:你不行说明你根本不了解美国!
纵观美国历史,几乎没有任何一件事是“理所当然”的,所有的事都可以被质疑,所有的观点都可以拿出来讨论。200多年来,“不言而喻”这个词只被美国人在《独立宣言》里说过一次:
"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-evident,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,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,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,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. "
(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: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,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,其中包括生命权、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。)

也就是说,除了天赋人权这事儿没的商量以外,其它什么都能商量。在美国,没有任何东西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,没有几个中心几个基本点,不用坚持多少年不动摇。华盛顿是不是个好总统,林肯是不是个战争狂人,夏威夷是不是美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可以质疑,可以商量的。而这种质疑一切、思考一切的态度和本领才是美国的大学所需要的。
在美国教育者的眼里你的观点根本不重要,甚至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,他们只关心你如何表达出形成这个观点的过程。所以靠背单词、背模板、看语法书是写不出让美国人满意的作文的。你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买一份《环球时报》,逐一质疑里面的每一个观点,这样坚持一段时间,你的作文很快就会和美国人写的很像了。■